手癣和足癣有什么不同

  手癣和足癣有什么不同?手癣、足癣(tinea manus,tinea pedis),是皮肤癣菌侵犯掌、跖、指(趾)间皮肤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。手癣和祖国医学中记载的“鹅掌风”相类似,足癣俗称“脚气”.
  
  引起手癣和足癣的真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,其次是石膏样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。
  
  足癣是癣病中发病较高的一种,据估计,在我国南方大小城市中,夏季成年人患有足癣者,可达60%以上。
  
  足癣患病高的原因,是由于足掌角质层厚,汗腺丰富,出汗多,缺少皮脂腺,无皮脂分泌,有利于真菌生长,加上经常穿着鞋袜,足汗难以蒸发而使足部潮湿,从而有利于真菌的生长繁殖。此外,足部接触真菌的机会亦多,如在公共浴室中洗澡,家庭内共用拖鞋、脚盆或毛巾等,容易相互传染。
  
  手癣多由足癣感染而来,常由搓足引起。由于双手暴露在外,经常活动,手指张收自如,通风干燥较好,因此,手癣的发病不如足癣高。
  
  1.足癣足癣多见于成年人,儿童少见。病程缓慢,有不同程度的瘙痒。一般夏季加重,冬季减轻。穿不透气的胶鞋、球鞋可使之加重,治疗后可再感染。临床上可分三型,但三型常同时存在,而以某一型较为显着。
  
  (1)水疱型:趾间、足缘或足底出现米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疱,可疏散或成群分布,疱壁厚,内容清澈,不易破裂,数日后干燥脱屑或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泡,撕去疱壁可显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。
  
  (2)擦烂型:常见于第3~4趾及第4~5趾缝间。由于该部皮肤相互紧密接触,又比较湿润,因而易于隐藏真菌并有利于真菌孳生繁殖,引起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、发白。由于走动的不断摩擦,使发白的表皮剥落,露出鲜红色糜烂面。严重者各趾缝间趾腹与足底交界处的皮肤均可被累及。
  
  (3)鳞屑角化型:常表现为足底、足缘和跟部皮肤角质增厚、粗糙、脱屑。鳞屑可呈片状或小点状,反复脱落和新发,其下皮肤颜色正常或微红。冬季气候干燥,趾缝间或足跟部皮肤可发生裂隙;夏季天热,由于真菌活动又可产生水疱。
  
  前两型痒感较重,易因搔抓而引起继发感染,发生脓疱、淋巴管炎、淋巴结炎、蜂窝组织炎或丹毒等。第3型痒感不着,发生裂隙后可有痛感。
  
  2.手癣手癣的损害与足癣大体相同,由于双手经常洗涤,通风干燥较好,故除白念珠菌感染外,不易发生浸渍擦烂。临床表现主要为水疱型和鳞屑型,逐渐扩展,蔓延至掌心或邻近手指、指甲。时久可传染至对侧。脱屑处皮肤变粗变厚,皮纹宽深,失去正常光泽和柔韧性,但境界清常发生于掌心的水疱常为多数性,相互融合。由于掌心角质层较厚,水疱破裂后,疱壁不易脱落,常形成领圈样的环状鳞屑。
  
  手癣病程较长,往往多年不愈。夏季损害范围扩大明显。冬季气候干燥时则粗糙加重,可于指端及关节活动部位发生裂隙、疼痛,影响工作。由于手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摩擦及受化学物质刺激,常使手癣湿疹化,易与手部湿疹混淆。
  
  手足癣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,真菌镜检。手足癣新发水疱的疱壁,镜检可见菌丝、孢子,阳性较高。但陈旧性鳞屑则不易查到真菌。
  
  手癣应与发于手部的湿疹鉴别,其不同之点是湿疹常对称发疹,多见于手背,境界不清,遇外界刺激易恶化而真菌检查阴性。
  
  足癣和手癣的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,应根据不同病型选用不同药物。有继发感染发生蜂窝组织炎等,应先治疗继发感染。擦烂型足癣可先用枯矾粉或足粉(配方为:水畅酸5 g,硼酸10 g,氧化氢20 g,滑石粉加至100 g),待干燥脱皮后,再改用2%~3%克霉唑霜、1%硝酸咪康唑霜、两苄唑霜或特比萘芬霜或10%十一烯酸软膏或酊等外用药。
  
  严重的擦烂型足癣每晚可用1/5000高锰酸钾、0.5%醋酸铅或0.1%依沙吖啶溶液浸泡20 min左右,待症状好转后再给以上述刺激性较小的抗真菌药物。
  
  水疱型足癣和手癣可用复方间苯二酚(雷琐辛)擦剂(间苯二酚10 g,丙酮2 ml,液化酚2 g,95%乙醇8 ml,水加至100 ml)、半浓度的复方水杨酸醑,也可考虑用10%冰醋酸溶液。擦烂型足癣和水疱型足癣还可用三酸粉泡足,三酸粉的配方是每包含硼酸24 g,水杨酸6 g,苯甲酸12 g.使用时加热水1000~2000 ml泡足,每晚1次,每次半小时,连续3晚为1个疗程,泡后一般均有大片脱屑,继后糜烂水疱消失,皮肤光滑。但严重的擦烂型和有继发感染者,不宜使用。
 

兰州北大皮肤综合门诊部,位于七里河区西津东路14号,专业皮肤医生团队,使兰州北大专科临床诊疗深受广大患者好评。

  • 患者姓名:
  • 联系方式:
  • 预约时间:
  • 病种描述:
温馨提醒:预约成功患者,会给您回电系统会将预约号和地址下发到您的手机,请注意查收。